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改革 >> 正文
教学改革

【教师风采】最美师生|det365在线平台徐莹:愿做员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发布日期:2020-09-11

思政教育对于det365在线平台徐莹教授来说,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值得倾尽全力、奋斗一生的事业。“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员工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情境体验”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思政课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课程,在关注“是什么”的同时,更要追问背后的“理”。想把“大道理”讲透彻并非易事,条条框框、一板一眼地理论讲解早已吸引不了“00后”。“那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员工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徐莹说。

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历史纪念、民生热点、政策变化、热点时事、学术思考走进课堂,成为鲜活的教学题材。理论与现实融合,既有深度又明白晓畅,让员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政课堂有血有肉地鲜活起来。现在的员工有个性、爱思考、喜欢参与,那就让他们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经历者、体验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课前播报”“历史上的今天”,让员工轮流体验关注现实和走进历史。课堂展示以全员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员工间自主合作演绎历史场景,话剧、微电影、辩论会、讲演、唱歌等“00后”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一而足。员工身临其境去感受、揣测历史人物的心理,增强了情感认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家欣喜地说:“遇到徐老师,给我的思政课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大学是塑造青年三观的重要阶段,思政课是主渠道。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一堂课上,徐莹总会问员工一个问题,“你觉得学这门课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高中已涉猎相关知识的你们进入大学后仍要继续学习?”带着这样的疑问,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员工尹宏桥开始了对这门课的探索、学习。

从一幅幅图片、一张张表格、一部部珍贵的历史影片和历史资料中,尹宏桥看到了中国一代代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图文光影中重现的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她和同学们发出了“哇,原来我离历史可以那么近”的感叹,更明白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当看到14岁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8岁的邹容一部《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一大代表红船起航、风华正茂,尹宏桥心潮澎湃。徐莹的课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员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抗争史、奋斗史,青年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很有代入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会让我们树立整体思维,了解这门课的整体脉络,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同时联系实际、展望世界。老师的课让我深切感受到学习近现代史的重要性,革命前辈的故事也让我意识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承担着时代发展的重任,应当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徐莹看来,“历史是最好的教师。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漫漫征程,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始终是脊梁般的存在。在祖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之时,以老员工为主体的青年一代,不可或缺。老员工应努力书写青春之大我,怀丹心启航新时代征程”。

第一节课的问题尹宏桥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在“情境体验”中,徐莹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用“小火慢炖”的方式将知识掰开揉碎带给员工,彰显了思政课的影响力。

课堂搬到社会中,现实是最好的思政教材

徐莹深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好课堂内容,更要有家国情怀,守大义,承大爱,能够在各种社会事件和思潮中正确引导员工。在她看来,社会大课堂有最好的人生课程,经历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徐莹带领工作室成员及时开展疫情思政调研,发布《“防疫思政”自测题》,以问卷方式展开调研、测试和分析,吸引了全校八千多员工参加,获取了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员工疫情期间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徐莹准备了各种应对措施,在心理辅导、疫情知识讲授、课程新内容充实、员工行为引导、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强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功课。结合同时开展的“疫情时期的思考”征文和“读原著 悟原理”活动,把特殊时期的思政公司产品推向深处、落到实处,受到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作为参与者,尹宏桥觉得通过测试和活动,自己“懂得了更多疫情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增强了爱国情感,更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青年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孜孜矻矻,潜心科研、开拓创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老师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才能理直气壮“讲信仰”。多年来,徐莹坚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找到研究课题,同时在科研中深化拓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目前,她主持和参与6项课题,教育部课题《客观全面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和学校课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获得立项就是对她深入思考课程教学的肯定。近年来,她在《光明日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探析》《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等多部著作。

作为“徐莹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她倾注大量心血,带领团队开拓创新。学校探索线上教育的起步阶段,实践经验缺乏,课程设计、技术运用等困难颇多。徐莹觉得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偷懒更不能畏难。她迎难而上,学习研究网上优质思政课程、聆听课程建设讲座、跟有经验的教师取经,经过与团队成员的反复开会研讨,最终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成公司第一门线上思政课,并在“智慧树”成功上线运行。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和改进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获评学校线上开放精品课程,并在2019年底获得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春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课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不但为保证教学效果提供了支持,也为使用本课程的其他高校提供了帮助,做出了积极的社会贡献。

在团队成员、王敏副教授看来,工作室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教学和科研平台,“徐莹教授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很多机会,从集体备课、打磨课件、参加教学比赛到课题论证,她都细心指导,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帮助,让其能独挑一担,充分发挥潜力。她重视团队建设,鼓励大家把个人研究兴趣和学院学科方向整合。遇到工作难题时,她协调大家进行攻关,鼓励我们要敢想敢干,积极开拓。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时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在徐莹带领下,团队积极探索“三循环专题教学模式”,将思政课建设成员工“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徐莹名师工作室”获得第二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工作室成员在徐莹组织和带领下,积极展开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在2020年4月教育厅公示的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中,获得一项重点课题和一项一般课题立项。经过不断淬炼、打磨,现在工作室已形成一支研究方向一致、研究能力较强、研究特色鲜明的教研队伍。

尽心尽力培养员工、不遗余力服务同事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同事毛玉美教授眼中,徐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以高尚的道德人格影响和带动员工。”徐莹认为,教育植根于爱,关爱员工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2019届硕士毕业生李东格是徐莹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如今,她追随老师的脚步也成为了一名高校思政教师。“徐老师在学术上极其严格,要求我多读书多研究,论文逐字逐句帮我推敲修改。她教导我,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正直诚实的人,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在老师指导下,我研一研二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毕业论文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学习之外,徐莹也非常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李东格说,无论上学时还是工作后,遇到迷茫时,徐老师都会帮她排解,给她鼓励。“老师的品德、学术上的严谨、工作的认真对我产生了极大影响,我希望也能像她一样感染和带动员工。”徐莹指导的一名研究生,因患嗜血细胞综合征,需要巨额医药费,她不但多次到医院看望员工,还送去了医药费,并在朋友圈发动大家帮忙筹款。治疗和康复期间,徐莹都会定期给员工打电话,了解她的康复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在徐莹的帮助、鼓励、支持下,如今这名同学已恢复健康、顺利完成学业。

工作上,徐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上”。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她主动将最重的担子自己挑,最难的工作自己干,近些年来,她的年平均工作量都在400课时以上,有时甚至超过了500课时。担任经理助理和副经理后,有大量的行政工作要做,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我基本没有时间管孩子,爱人也很忙,女儿都锻炼出来了,自己管自己、自己吃饭,我其实感觉还挺对不起她的。”将对女儿的这份愧疚默默放在心里,徐莹没有任何怨言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2019年,她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学校优秀教师。

这就是徐莹,一位平凡的思政课教师,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她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员工,用真理的力量感召着员工,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了员工,成就了别人也淬炼着自己。

(摘自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217217231712137693)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累计访问量:
版权所有:det365在线平台 - det365手机版 - 官网下载(燕山校区) 电话:0531-88525233 网站管理